
從無繩電話到智能手機,從第一代通信技術到即將來臨的5G網絡,通信產品生命周期的短暫、更新換代的迅捷,從某種意義上也揭示了通信行業競爭的殘酷性。
三十多年來,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不斷攀升的行業競爭,一批曾經風華正茂的通信企業在措手不及中慘淡收場。位于張家港保稅區的燦勤科技有限公司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縱橫馳騁,成為了競爭中的“適者”和強者。其研發生產的微波介質陶瓷產品代表著國內甚至國際電子陶瓷產品的方向,并為我國基礎材料類產品在國際通信領域樹立了標桿。
是運氣好嗎?顯然不是。
那它究竟有怎樣的生存之道?
激活創新“DNA”,從追跑到引領
燦勤科技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張家港市揚子電訊元件公司,主要做來料加工,為通訊設備提供技術含量很低的壓電陶瓷元件。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電訊設備領域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盡管公司已經意識到風險,一邊優化產品結構,一邊提升管理水平,但始終是跟在潮流背后追跑的“小弟”,產品只能滿足中小客戶的需求。很快,公司迎來了一次生死考驗。
當時,總經理朱田中從臺灣客商那里得到了一塊微波介質陶瓷樣品,這塊微波介質陶瓷的頻率是800兆赫茲,而他們生產的壓電介質陶瓷的頻率只有幾百千赫茲,頻率相差幾千倍。“通信行業的變遷將不可避免的到來,產品更迭勢不可擋,國內目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生產微波介質產品,我先做就能占領市場先機。”朱田中一眼洞察到了微波介質陶瓷的廣闊市場。
從此,朱田中帶領公司研發團隊踏上了漫長的研發道路。“期間走了很多彎路,受過很多打擊,過程的曲折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時隔多年,談起第一次研發微波介質陶瓷,朱田中感慨地說,從1996年接觸這個樣品,到最終造出來這種產品,公司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經歷了上千次的試驗。1999年8月,當公司生產的微波介質產品銷往臺灣、香港時,不少新客商都為之震驚:沒想到這種只有德國、美國以及日本的幾家公司能夠生產的高端產品,竟也能出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鄉鎮企業之手。挺過艱難而復雜的研發過程,公司憑借微波介質產品一炮走紅,也為之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創新成果中嘗到甜頭的燦勤科技乘勢而上,計劃地引進了3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先后成立了敏感材料研究所、微波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投入300萬元不斷開發新產品。產品體積越做越小,技術含量越做越高,燦勤科技從最初的作坊式生產華麗轉變為一家專業從事微波介質陶瓷產品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穩步走在我國電子陶瓷行業發展的第一方陣,還成功叩開了我國軍工領域的大門,“神舟”、“天宮”系列飛船這些舉世矚目的航天工程中都運用到了燦勤的產品。
“現在我們的產品有幾大系列數千余種,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基站、衛星定位與導航、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這些產品從原料到成品,都由燦勤人自主研發生產,并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及國際發明專利,這在國內同行中并不多見。”朱田中滿懷豪情地告訴記者。
站在“風口”起飛,掘金高端市場
在朱田中看來,要讓企業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活力不減,光有民族的自主品牌還不夠,還需要“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競爭力。
2000年,隨著手機開始普及,朱田中敏銳地意識到,公司生產的用于無繩電話的主要配套產品定會在不久后走向末路,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燦勤科技開始了戰略重心的轉移,加速收縮傳統業務的戰線,著力布局無線通信設備相關元件的研發。而彼時,國內還有不少企業仍然在擴大壓電介質陶瓷生產規模。不出意料,到了2008年,壓電陶瓷濾波器市場陡轉直下,微波介質陶瓷濾波器很快成為市場主流,行業內很多企業走向末路。此時的燦勤科技不但已經實現了微波介質陶瓷的產業化,而且對于這款產品已研發多年,產品成熟并開始了更新換代的研究。早早就甩掉包袱的燦勤科技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只有預判客戶需求才能搶占市場先機。”朱田中說,他時刻關注客戶的發展動向,以及全球通信市場的走向,從中尋找和自己產品有關聯的機會,獲得主導行業方向的思路,知道什么可以做,研發的方面在哪里,讓自己少走彎路。
“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需要與之匹配的網絡硬件,其中就包含我們的電子元件。”在4G如日中天的當下,作為華為在介質陶瓷產品國產化的唯一戰略供應商,燦勤科技已經著手5G配套產品的研發。
朱田中向記者舉例道,未來的通訊基站將不再是高聳的鐵塔,可能是安裝在電線桿上的微型包,不僅功率小、帶寬寬,還要實現低能耗。這項技術背后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用新一代的微波陶瓷替代腔體濾波器產品。
“一直以來,我們都要求自己的產品要代表最高水平,走高端市場。”朱田中說,在民用方面,燦勤科技所研發生產的微波介質陶瓷元件代表著國內國際電子陶瓷產品的發展方向;在軍用方面,我國“飛得最快”、“飛得最遠”的產品中,都使用了燦勤科技研發的電子元件。言談中,朱田中難掩滿腔熱血。
站在行業發展不斷變化的“風口”,燦勤科技無疑在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為自己的生存發展不斷爭取新的空間,繼而在跨出國門后,也能在世界的版圖內指點一方江山。
居安思危,贏在危機來臨前
英特爾公司締造者格羅夫說:“只有那些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比爾·蓋茨說:“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小天鵝公司在企業很紅火的時候卻堅持推行“末日管理”……縱觀那些在市場上創造了非凡業績的經營者,具有高度的恐懼感、危機感,進而超前思考,超前決策,正是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最可貴和高人一籌之處。
回顧燦勤科技在這場經濟大潮里搏擊的三十余年,不難發現,朱田中也是這樣一個時刻保持危機感卻有過人膽識的人。
2003年,燦勤科技的“老產品”尚可賺取不菲的利潤,朱田中卻開始逐年分流“老產品”,著眼于培育新產品;2015年,公司在4G配套產品銷售上輕松過億元,朱田中卻馬不停蹄地投入到5G配套產品的研發中;多年來,燦勤科技的負債率始終控制在40%以內。所有的這一切,都不難體味出朱田中對市場和公司前景的危機感和警覺性。
“通信行業是一個充滿競爭的行業。”“公司產品銷售最好、上升最快的時候,也是‘死’的最快的時候。”“某個時期會導致巨大市場的出現,但這個時期很短暫。”“永遠不要把對手當笨蛋。”“對危機的認知,要在危機來臨之前。”在接受記者的采訪過程中,朱田中多次說出這些話。
微波介質陶瓷產品將在5G時代來臨之時,為燦勤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大爆發”。面對行業對手的虎視眈眈和蜂擁而至,朱田中信心十足地表示,憑借20余年研發微波介質陶瓷的技術沉淀、永不停歇的創新脈動、以及即將部署的智能化生產,燦勤科技必將成為中國通信行業不可或缺的基礎產品關鍵供應商。